Search

柯文哲的城市空間政策/素人市長沒有框架,才敢做別人不敢做的【我們的臺北藍圖#5|打開城市空間想像】

  • Share this:

北門廣場,是臺北的新地標,但他不是一、二、三就從天上掉下來,而是我們一步步按部就班,完成這個20年沒辦法做到的事。

其實素人當市長有一個好處,就是不會被既有的政治框架給限制住。我常笑說,我一當市長,臺北市政府的公務員,馬上把過去20年想做卻沒辦法做的案子,拿給我蓋章簽字。

忠孝橋引道拆除就是如此,這個計畫在黃大洲當市長時就擬定了,可是為什麼拖這麼久還沒拆,就是因為評估要花3個月的時間。沒有人敢封忠孝西路這麼久,因為光交通就是個大問題。

但我只問了一句話,「一定要花3個月嗎」,就這樣,局處同仁集思廣益,不斷的兵棋推演,利用春節期間交通衝擊最小的6天,把這座阻斷西區發展的高架橋給移除,還給北門一個完整的天際線。

西區門戶計畫,是舊城復興;東區門戶計畫,是新市政開發。除此之外,沿著淡水河往北往南,還有5座「沒有圍牆」的城市博物館,軸線翻轉不再只是口號,因為我們已經實現它。

政治,終究還是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,這些打開城市空間的大型計畫,不會只是冷冰冰的建築物而已,而是要讓社區與社群連結,讓人民可以快樂。

讓大家可以和諧的生活在一起。

#我們的臺北藍圖
#改變成真持續發生
#teamKP

-
teamKP 粉絲專頁:https://facebook.com/teamKP.taipei
誠實的市長在臉書:https://facebook.com/DoctorKoWJ
真實的柯P在IG:https://instagram.com/doctorkowj
Follow KP on Twitter:https://twitter.com/KP_Taipei


Tags:

About author
改變成真,持續發生
View all posts